退休巴西寻访早期华人移民足迹

※发布时间:2018-8-8 8:08:0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梦到找不到回家的路为了撰写《中国人在巴西种茶史》,陈太荣和刘正勤查阅了中国与世界种茶史、里约热内卢植物园编年史和澳门编年史等,通过第一手历史档案资料,查清了许多史实的来龙去脉,从而避免以讹传讹。他们三易其稿,最后在巴西的中文网站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论文,成为有关华人在巴西种茶历史的最权威文献。

  新华网巴西累西腓4月1日电(记者陈威华刘隆)当记者见到陈太荣、刘正勤的时候,这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妇刚刚结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的调研之旅。尽管稍显疲惫,但两位老人聊起他们此行的收获,立刻神采奕奕。

  “我们在距离里约热内卢不太远的一个小城市,叫巴纳纳尔,发现了不少与早期中国移民有关的史料。当地有不少华裔,有的从五官可分辨出中国人的模样,但已经都巴西化了,一句中文都不会说,”两位老人告诉记者。

  陈太荣和刘正勤退休前均为干部,曾长期在拉美地区工作,精通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1988年至1992年,他们在中国驻巴西大工作时,就产生了研究华人移民巴西历史的想法,但那时候工作繁忙,最终没能持续下去。

  2000年之后,两位老人先后退休,他们在探望移居巴西累西腓的女儿女婿一家时,偶然得到一本巴者撰写的书籍,名叫《中国在巴西》,里面收录了许多涉及中巴早期交往的片段资料,包括中国茶农在巴西种茶、清与巴西建交经过等。两位老人如获至宝,以这本书为线索,心投入华人移民巴西历史的研究之中。

  在里约热内卢,陈太荣和刘正勤翻阅了大量档案,并前往200年前中国茶农曾经劳作过的里约植物园,几经打听,竟然找到了当年留存下来的几棵茶树。陈太荣说:“我们在寻访中发现,以前中文报道中有关华人前来巴西种茶的年代颇有之处。我们搜集到的资料表明,早在1808年就有少量中国茶农前来巴西。从1810年开始,多达300多名中国茶农经由澳门来到巴西。”

  那个时候,在里约热内卢的蒂茹卡山区,茶园漫山遍野,中国茶农克服重重困难,辛勤劳作。葡萄牙摄政王若昂六世希望在巴西发展种茶业,从而取代中国直接向欧洲国家出口茶叶赚钱。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若昂六世的种茶事业未能发扬光大,许多中国茶农离开巴西前往欧美国家,少部分则从里约热内卢迁徙到巴西其他地区生活。

  为了撰写《中国人在巴西种茶史》,陈太荣和刘正勤查阅了中国与世界种茶史、里约热内卢植物园编年史和澳门编年史等,通过第一手历史档案资料,查清了许多史实的来龙去脉,从而避免以讹传讹。他们三易其稿,最后在巴西的中文网站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论文,成为有关华人在巴西种茶历史的最权威文献。

  两位老人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早期华人移民巴西,除种茶外,还参与了修建公、铁等项目。1855年,有大批中国劳工参与了巴西铁大动脉——佩德罗二世铁的修建。铁修至里约热内卢郊区,由于当时瘟疫盛行,多达5000多中国人丧生异国他乡。里约热内卢州境内有一个小城市,叫盖马多斯,葡语意思是“烧死者”,很有可能就是当年因为在此焚烧死尸而得名。

  铁工程结束后,大批华工留在巴西,其中圣保罗州境内的巴纳纳尔就是华工的一个主要聚居地。两位老人在此找到了“中国之家”以及曾有多家华人经营烟花作坊的“火街”。“我们在市里查到,这里曾出过华裔将军。许多人虽然与中国没有联系,但是都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中国,”老人告诉记者。

  从2000年至今,在15年时间里,从巴西到中国,从到澳门,两位老人马不停蹄地查阅收集与中巴两国相关的资料。他们的许多论文都通过网络与读者见面,成为了解中巴早期交往史的重要参考文献。如今,两位老人虽已年过花甲,但依然笔耕不辍。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撰写一本《中国移民巴西史》,记录中巴200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