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2010年12月份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0-9-9 17:08:5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中国气象局定于12月1日(周三)10:30,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召开12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亚残会气象服务前期筹备情况、2010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备选事件及12月上旬天气情况等。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一是请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郑江平介绍一下广州亚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的情况,以及亚残会气象保障服务的前期筹备情况;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报告一下三方面的情况:首先是亚运会、亚残会气象保障服务的情况;其次是对11月的天气、气候特征的回顾和对12月天气的展望;最后是关于2010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的相关情况。

  首先是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气象保障服务情况。中国气象局始终把做好气象服务作为履行亚运会庄严承诺的一个重要内容,把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系统作为整体带动提升气象部门气象预报服务水平能力的一个重要契机,把提供精细周到的服务作为一项向亚洲展示中国气象现代化建设成就和效率的重要平台,集全国气象部门之力精心组织亚运气象服务的各项工作。

  第16届广州亚运会是继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大型活动,对气象保障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中国气象局和广东省气象局高度重视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以“惠民气象,服务亚运”为旨,以“奥运标准,周到服务”为,举全国气象部门之力,全程为这一届精彩、成功、和谐的亚运盛会保驾护航,完成了亚运气象保障服务各项工作。

  第16届广州亚运会是继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大型活动,对气象保障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中国气象局和广东省气象局高度重视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以“惠民气象,服务亚运”为旨,以“奥运标准,周到服务”为,举全国气象部门之力,全程为这一届精彩、成功、和谐的亚运盛会保驾护航,完成了亚运气象保障服务各项工作。

  1. 建立了高效务实的亚运气象服务组织体系。中国气象局专门成立了由郑国光局长为组长的中国气象局2010年广州亚运会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召开3次领导小组会议和亚运气象服务动员会;以广东省气象局、广州市气象局为责任主体成立了广州亚运气象服务中心,专门承担亚运气象服务工作;为确保开幕式顺利举行,广东省气象局省成立了亚运会开闭幕式人工消减雨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亚运会气象服务宣传和空气质量工作,还分别成立了亚运气象服务宣传和亚运空气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亚运气象服务实施方案》、《亚运会开幕式气象服务专项实施方案》等,有序推进亚运气象保障服务各项筹备工作。广东省各级气象部门针对火炬传递、开闭幕式天气服务、空气质量、气象应急处置和气象服务宣传、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制定了配套专项方案或预案。

  2. 决策服务未雨绸缪,及时为活动组织出谋划策。今年9月,中国气象局向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和广州市委、市报送了《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庆典活动期间需做好应对不利气象条件的准备》的专题服务材料,提醒注意不利天气可能对亚运会造成的影响。针对开幕式高影响天气,制订了《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气象风险应急预案》,仪式与表演、珠江巡游、焰火运行等开闭幕式运行部门据此制订了相应预案。为保障亚运会开幕式及其演练活动顺利开展,11月5日以来,气象部门向、国务院和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等报送《广州亚运会气象服务专报》共计250期。从11月6日开始,每天向国家体育总局官员、亚组委官员、各个场馆组织方和相关工作人员将近600人次提供亚运气象服务短信,每天平均实时为亚运INFO2010平台提供893份亚运气象预报服务信息。在城市运行方面,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了与环保、水务部门的联动机制,为提高亚运开幕式空气质量提供了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3. 完成火炬传递和开幕式彩排气象服务。气象部门早策划、高标准、严要求,为亚运会圣火采集、火炬传递量身制定了气象保障服务方案,通过气象服务专报、手机短信和电视等多种渠道向火炬传递运行指挥部门和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完成了火炬传递气象保障服务任务。针对亚运会开幕式4次汇报演练和5次彩排,广州亚运气象服务中心次次精心组织,抓住实战练兵机会,提供精准、周到的气象服务,确保了演练和彩排活动顺利进行。

  4. 认真做好亚运测试赛气象服务。亚运会前各类体育赛事和亚运测试赛不断,广东气象部门从2010年8月4日起正式制作和发布亚运会场馆逐3小时天气预报,通过现场服务、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现场显示屏等多种渠道,为亚运帆船测试赛、马术测试赛、广东省第13届运动会和第18届亚洲田径锦标赛等赛事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受到了赛事组委会和当地的高度赞扬。

  5. 精心筹备,确保装备、技术、人员和各项措施到位。亚运会开幕前, 17部新一代天气雷达、15部风廓线个闪电定位仪、41个能见度仪、2个暑热压力指数仪、3个大型海洋气象浮标、9个大气成分站、11辆气象应急车等现代化探测设备布设到位,全方位监测亚运期间的天气。引进和研发的短时临近预报(SWAN)、亚运精细预报(SAFEGUARD)系统、亚运数值预报模式系统(GRAPES-CHAF)、街区(场馆)精细化模式、亚运空气质量模式系统(GRAPES-CMAQ)投入业务运行,大大提高了亚运气象服务能力。11月1日,包括国家气象中心和、福建、江西、湖南、青岛、广西、海南省(区、市)气象局11名外援专家,以及广东省内其他地市气象局的20名预报服务组成的162人亚运气象服务团队聚集广州,全心投身亚运气象服务工作。为做好开幕式气象服务工作,11月3日,广东省气象部门进入亚运气象服务特别工作状态,11月10日至12日,中国气象局进入亚运气象服务特别工作状态,实行每日例会制度、业务系统运行和突发事件零报告制度。

  6. 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气象服务演练。为做好亚运气象服务,气象部门在2009年11月和2010年8月开展了2次亚运气象服务综合演练,通过演练检验和提高了亚运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针对开闭幕式进行了人工影响天气演练,在演练中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积极参与亚运交通限行演练,对演练期间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评估。

  7. 为申亚宣传以及确定开幕日期提供气象服务。2003年,广东省气象部门成立了“申亚气象工作小组”,积极配合广州市的申亚工作,多次向亚申委提供申亚报告,详细分析了广州市举办亚运在天气气候上的优势,为广州申亚成功提供科学支撑。2007年12月向亚组委秘书处会议提交了广州亚运会比赛日期气候分析并提出比赛日期的,根据气象部门,亚运会开幕式时间确定为2010年11月12日。事明,亚运会期间,广州地区的天气具有“冷空气偏弱,气温适宜;晴朗天气多,空气较干燥;雨量严重偏少;能见度较好;风力较小”的特点,人体感觉舒适。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首次把舞台和看台从封闭的体育场放到的空间,把表演场地从地上搬到水上,涉及珠江彩船巡游、高空威亚、焰火燃放等多项活动,特殊的地理和复杂的江面气象条件对气象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国气象局精心组织,广州亚运气象服务中心采取有力措施,国家级业务科研单位以及、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市)气象部门积极配合,有效地保障了亚运会开闭幕式的精彩成功。

  1. 高密度的气象探测构筑立体天气监测网。气象部门的2颗风云卫星实施双星加密观测;广东及周边共17部多普勒天气雷达按汛期标准实施24小时连续观测,8个探空站每天增加一次观测,445个国家气象站和6073个自动气象站实施每10分钟一次的加密观测;考虑开幕式彩船巡游及海心沙广场的特殊地理,沿珠江加装了4套自动气象站和一套移动气象自动站;根据焰火燃放对气象的要求,在广州塔塔身的121米、454米和526米安装了自动气象站、三维超声风速仪、大气成分采样机等;12日及27日14~23时,3部气象应急监测车和1部气象影视直播车部署到珠江巡游江岸3个点开展监测,为开闭幕式活动提供了实时气象监测服务。

  2. 开闭幕式天气预报服务“更细、更准、更贴切”。广州亚运气象服务中心多次召开与中国气象局、周边省份、、澳门以及驻穗空军、民航等单位的开闭幕式日天气会商,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对开幕式天气预报进行技术指导。提前10天准确预报开幕式当天天气,提前8天准确做出开幕式期间海心沙的各种天气要素及广州塔500米高度风向风速等要素预报,提前5天明确提出“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期间:天气不极端、降雨不明显、周边风不大、能见度不差、温湿度适中,天气不会影响开幕式顺利进行”;对闭幕式天气也提前8天做出“海心沙地区是多云天气”的准确预报,给亚组委吃了“定心丸”。开闭幕式当日,派出6台气象应急保障车驻扎在珠江巡游两岸实时监测开闭幕式现场气象信息;现场气象服务组进驻海心沙现场,为开闭幕式指挥部提供随事件而动的天气专报和现场咨询服务。根据开幕式期间风力较小、风向偏东、扩散较差的天气条件,现场气象服务组向指挥部提出调整广州塔焰火燃放方案并被采纳,取得了良好的保障效果。现场气象服务组根据彩排期间的现场喷泉表演在偏东风的引导下可能会淋湿前十排的观众,组织者在观众大礼包中准备了一件薄雨衣,让观众感到十分贴心。

  3. 人工消(减)云雨作业确保开闭幕式万无一失。虽然较早预测开幕式天气较好,出现降水概率较小,但是为确保开幕式万无一失,广东省亚运会开闭幕式人工消减雨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按照预案做工消减雨作业准备工作,制定了8套人工消(减)云雨作业方案。开幕式(12日)当天上午当监测到广西境内有降水云系向广东移动并已造成湛江、茂名等地出现小雨降水时,按照作业实施方案发射了248枚火箭进行消云作业;下午又先后出动飞机5架次,在广东的西部和南部进行人工消(减)云雨的作业,确保海心沙上方的一片晴空。闭幕式(27日)当天,发射火箭148枚,组织实施4架次飞机消云作业,累计作业飞行时间6个小时,取得了较好效果。

  4. 灰霾天气应急预案确保广州蓝天白云。气象部门高度重视亚运保障与应对灰霾天气工作。广州亚运气象服务中心建成大气成分观测网,实现24小时业务运行;利用动态统计和数值预报模式,建立城市能见度、灰霾指数预报系统;开展蓝天观测和灰霾天气影响评估工作,通过评估全市两次亚运机动车限行演练效果及春节等长假期前后灰霾天气的变化,为亚运期间限行减排提供决策依据;提前制订了《亚运会空气质量(灰霾天气)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规范灰霾监测预报流程;制定印发了《广州亚运会期间缓解灰霾天气的应急预案》;与环保部门签署了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合作协议,建立了预报预警会商机制和信息发布制度,实行“联合会商天气、联合发布信息、统一启动”的机制。

  亚运会众多体育赛事对气象条件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而在天气气候复杂多变的广州举办亚运会,必然需要精细化的气象预报和服务,而精细化的气象预报和服务,也必须依靠高科技手段的保障。

  1. 精细化气象服务促成帆船比赛项目全部完成。帆船比赛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为做好亚运帆船比赛气象服务工作,成立了亚运气象服务汕尾分中心,聘请部门内外20多名专家和技术组成核心服务团队,新建了海上浮标站和测量海面波高的微波遥感器,开发了海上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全力以赴确保亚帆赛顺利进行。针对11月15日的天气情况,及时发布了《大风警报》,引起了亚组委高度重视,连夜派员加固船只,确保运动员的船只安全。11月19日汕尾赛区风力较小,一些比赛场次推迟。20日上午,汕尾亚运气象服务分中心、竞赛指挥中心气象服务组和亚运气象服务中心总部预报团队等紧急会商,确定20日当天赛区风力比19日大,适宜比赛,21日风力较小,不利于比赛。赛事组委会最终采纳了气象部门提出的20日完成全部帆船比赛赛程的。结果也显示20日预报非常准确,风力条件适合帆船比赛。本届亚帆赛竞赛处主任曲春在总结大会上指出:这是国际历史上海上比赛项目第一次在比赛时段内顺利完成所有项目的比赛。

  2.创新服务为赛艇皮划艇比赛策略调整提供依据。赛艇、皮划艇运动员的比赛战术与风向、风速有很大关系。与常规天气预报不同,划船中心气象服务团队特意为运动员和教练设计了一张图文并茂的特别天气预报图,直观显示皮划艇赛道与即时风向的夹角,并有夹角度数、风速、左(右)侧顺(逆)风等预据,便于运动员赛时在顺风、逆风、侧风等不同风向风速条件下及时调整比赛策略,赛场竞赛管理人员还特意将这张天气预报图显示在赛场大屏幕上。赛艇气象服务团队创新的预报服务给国际艇联赛事委员会及参赛运动员和教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挑战性气象服务确保马术比赛顺利进行。亚运会马术比赛是在中国首次举办的马术盛会,马术比赛气象服务是对气象部门的全新挑战。广东气象部门高度重视、准备充分,专门从引进了暑热压力指数仪,直接测量马匹和人对暑热压力的感受。邀请参与过2008年奥运会马术比赛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具有丰富的马术国际赛事气象保障服务经验的专家莅临马术比赛现场指导气象保障服务。

  亚运会气象服务工作得到了广东省委省、广州市委市、亚组委以及社会各届的充分肯定。在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总指挥部开闭幕式指挥中心工作会议上,广州市市长万庆良高度赞扬开幕式气象保障服务工作,认为“气象保障特别好,非常到位!非常出色!”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古石阳副秘书长在为马术比赛颁时充分肯定了亚运气象服务工作:“广州亚运会的筹备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部门就是气象局,他们是参与亚运会筹备工作最早,也是最主动的一个。……。我最后要讲一句,我们要为气象部门记功”。

  亚运场馆的精细预报和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给国内外技术官员和运动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国际亚帆联技术代表Mark先生对气象预报准确性给予了高度评价:“你们预报的非常准确,当你们告诉我们弱风时,就出现弱风,当你们告诉我们强风时,就是强风,你们给我们的服务非常的出色”。国际艇联赛事委员会Tanner先生对赛艇赛场特制的天气预报图十分赞赏:“我从来没见过,非常有创意,非常好!这张图我要带走,下一届世锦赛我也要他们像你们这样做!” 中国赛艇队科研领队吴昊表示:“这次你们给我们提供了一张赛时赛道与风向夹角图,特别直观,你们这种服务形式我觉得应该向下届奥运会推广。”

  广州市统计咨询中心开展的“迎亚运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7.1%的市民对气象部门的服务表示满意。通过现场气象服务团队对广州亚组委官员、教练员、运动员和青年志愿者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收回问卷418份),对气象服务表示满意的达到99.7%,认为气象部门实现了周到服务承诺的占99.2%。

  制定了包括亚残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气象服务实施方案、应急预案、空气质量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气象服务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制作了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气象风险评估报告,完成了亚运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与分发系统(AMIS)的亚残运会版本,进行了亚残运会的气象服务网站设计。同时,为了做到细致周到的服务,多次与亚残运会组委会沟通,目前组委会已派出三名手语工作人员在亚残运会期间参加广东省气象局的气象影视节目制作。

  气象部门将在总结亚运会气象服务的经验与不足的同时,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不松懈、不地投入到亚残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中,确保“两个亚运”同样精彩。

  11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共有6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其中有3次影响范围较大:第一次过程为在5-9日,主要影响我国新疆大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大部和华北大部;第二次过程为11-15日,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大部、华北地区大部、东北地区大部、江淮、江汉等地;第三次过程为19-23日,对全国大部地区产生了影响。这3次影响范围较大的冷空气过程降温幅度一般有4~12℃。

  11月,东北地区及东部降水量为26.2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部分地区遭受雪灾。7-14日,受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大部及东部出现降雪,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导致农作物受灾,且对民航和公交通造成较大影响;20-21日兴安盟北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雪,科右前旗西北部积雪深度有25-51厘米,造成严重白灾。

  11月以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大部、以及新疆北部、福建等地大雾日数在1~5天,其中四川东部、重庆中部、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云南西部、福建中部等地达到5~7天。与常年同期相比,贵州东部、湖南西北部、湖北东南部等地偏多1~3天。受大雾天气影响,17日,江苏南京市有10多个段封闭;19日,四川成都市双流国际机场关闭,大量航班和旅客滞留,12条高速公封闭或部分封闭。

  11月10-11日,部、、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南部、河南北部、山东等地出现了扬沙或浮尘,部的局地出现了沙尘暴。受沙尘暴天气过程影响,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最大瞬时风力在17~27m/s,海力素和头道湖最低气温降幅达10.2℃。大风造成电力线短时间跳闸断电,部分树木被刮倒、广告牌被吹掉、数座温棚被风刮坏。

  11月份,全国大部农区光温条件较好,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利。部分地区因为降水偏少、局地强降雪、沙尘天气、低温寡照天气,对农事活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全国大部农区光温条件较好、土壤墒情适宜。东北地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对粮食和秋菜晾晒储存及设施农业生产较为有利;西北、华北、黄淮和江淮大部光温条件较好,墒情适宜,利于棉花采摘晾晒、冬小麦幼苗生长和分蘖以及棚室蔬菜生长;江南和华南大部多晴好天气,利于晚稻收晒和经济作物生长发育。

  北方部分冬麦区、江南和华南部分地区旱情不利作物生长。山东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江南和华南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土壤墒情持续下降,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其中,山东南部和淮北部分地区旱情较重,部分麦田出现缺苗断垄、次生根发育不全、基部叶片枯黄等现象,严重的田块甚至出现干枯死苗,广西部分地区蔬菜也遭受旱灾。

  新疆、和东北地区局地暴雪对牲畜越冬和设施农业生产不利。新疆北部、东北部和东北地区多降雪天气,部分地区出现暴雪,积雪深度较厚。降雪对牲畜越冬和设施农业生产不利,其中,和部分地区农作物遭受雪灾。

  四川南部、贵州大部低温寡照影响作物播种生长。11月上旬,西南地区部分地区气温偏低,热量条件偏差,贵州西北部和四川南部的部分地区多阴雨寡照天气,对小麦播种出苗、油菜移栽及秋菜生长有一定影响。

  从常年同期情况来看,12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平均有3次(最多有5次,发生在1960年、1969年、1978年、1991年和1993年;最少1次,发生在1964年、1974年、1998年和2007年)。

  预计12月上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北方地区气温多起伏,冷暖变化幅度较大,南方地区气温变化相对较平稳。新疆北部、东北部、东北有3-10毫米降雪,其中新疆北部山区、东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量有15毫米左右。西南地区东部和江南华南雨水较多,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偏多,华北、黄淮地区天气较为晴朗,但气温多起伏,旱区旱情将持续或发展。具体预报如下:

  预计12月7日前,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多起伏,冷暖变化幅度较大,新疆北部、东北部、东北有3-10毫米降雪。12月1-3日、3-7日分别有两股冷空气影响北方,其中3-7日冷空气较强,北方普遍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16℃,南疆盆地、西部等地部分地区会出现沙尘天气;同时,3日前后,新疆北部有小到中雪,局地有大到暴雪。

  预计未来10天,华北、黄淮一带以晴或多云的天气为主,无明显降水过程,空气会比较干燥。12月7日之前,有两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大部地区降温幅度将达到4-8℃。7日后,华北黄淮一带的天气晴朗、干燥、少风。

  12月5-7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会普遍出现小到中雨,局部地区降水量有30-4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7成,部分地区偏多1-3倍。

  12月,冷空气进一步增强,须密切关注低温雨雪天气对人体健康和交通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东部旱区须做好防旱抗旱的相关工作;中东部大部地区则需注意大雾对道交通的不利影响。

  关注冷空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2月是一年内气温较低的时段,体弱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疾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地添衣保暖,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室内燃煤燃气取暖用户需注意通风换气,预防煤气中毒。

  北方地区须防范低温雨雪天气对交通的影响。12月,东北西部及东部、新疆北部降水偏多,气温偏低,要注意防御低温雨雪天气和道结冰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中东部地区须防范雾霾天气对交通和健康的影响。12月,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的发生会较为频繁,各地须防范对道交通运输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东部旱区须做好防旱抗旱和防火的工作。12月,华北南部、黄淮北部、江南南部、华南大部等地区降水整体仍将偏少,气象干旱可能持续发展,各地要继续做好防旱抗旱和防火工作。

  西南林区须加强防御林火的安全工作。12月,风干物燥,东部、云南西部等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当地须做好森林、草场火险的监测工作和林区用火安全工作。

  北方冬麦区须做好防冻保墒工作。要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冻保墒,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对山东南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等已经出现旱情的田块要及时进行灌溉,并适时划锄,通气保墒,促进越冬作物根系生长。对有旺长趋势的小麦和油菜要及时采取措施,旺长,确保小麦和油菜免受冻害。

  南方农作物区要注意增温保墒措施。冬麦区及时划锄松土,以增温保墒,促进小麦分蘖和根系生长。长江流域油菜产区要根据苗情适量施肥,促进形成壮苗,以防遭受冻害。西南土壤过湿的地区要注意清沟理墒,防止湿渍害,同时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牧区须做好低温和雪灾的防御工作。新疆北部、东北部等地牧区须备足饲草料,做好牲畜的防风防寒工作。

  为广泛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应对知识,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意识,增强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中国气象局定于2010年12月举办“2010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投票评选活动,使积极参与到防灾减灾队伍中去。

  (2)12月1日,中国天气网“2010年度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专题上线,在中国天气网和相关合作同步推出;

  (5)12月底,在2011年1月中国气象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从参与评选活动的中抽出一、二、三等及参与共186名;中国天气网同步推出“2010年度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专题。

  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中旬,云南、贵州、四川南部、广西北部温高雨少,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了30%~80%,云南、贵州降水量之少打破气象观测记录。西南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农业生产受灾严重、江河湖库水位明显下降、人畜饮水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东北、华北发生近40年来罕见持续低温灾害。京津冀地区和东北三省平均气温分别为197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和次低值。1月1至6日,北方遭受强寒潮袭击,东北大部及东北部极端最低气温达-30~-40℃,局部地区在-40℃以下。1月1日满洲里最低气温达-43.8℃,突破历史极值;1月6日最低气温达-16.7℃,突破1971年以来1月上旬最低气温记录。1月17至23日,我国大部地区再次遭受强寒潮袭击,渤海海冰面积达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

  1至3月,新疆北部区域平均降水量94.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倍)、平均降水日数36天,均为历史同期最多。1月上中旬,阿勒泰、塔城、富蕴等气象观测站日降雪量屡破当地1月日最大降雪量的极值,新疆北部地区积雪深度普遍在25厘米以上,阿勒泰(94厘米)、富蕴(88厘米)等地最大积雪深度突破冬季历史极值。新疆北部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雪灾。春、夏季,伊犁河谷、塔城和阿勒泰地区多次发生融雪型和混合型洪涝灾害。

  1月1日至3月16日,江淮、江南降水过程频繁,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5省平均降水量达31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1%,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多;平均降水日数为36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天。受连续集中降水的影响,江西、浙江等地3月初出现历史罕见早汛。江西昌江、乐安河水位全面超警戒,新安江等多个水库创历史同期最高水位,并引发多处山洪地质灾害。

  5至7月,我国南方共出现14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广西、浙江、安徽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达800~1200毫米,福建武夷山高达1481.5毫米。汛前降水偏多和入汛后频繁的强降水过程,使得江河湖库水位居高不下超警戒,长江上游干流、赣江、信江、抚河、渠江发生洪水。

  6. 甘肃舟曲发生建国以来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8月7日20时至24时,甘南州出现局地短时强降水。此次降雨过程局地性强、短时强度大、突发性强。由于舟曲县城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植被覆盖低、地表土壤裸露,受前期重度气象干旱导致土质疏松、汶川地震导致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地表松散物大量堆积等因素影响,局地短时强降水引发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500多人死亡,200多人。

  6月27日21时至28日20时,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降水量达260.4毫米。前期干旱和强降水引发岗乌镇重大山体滑坡,造成42人死亡,57人。7月13日,强降水引发云南省巧家县小河镇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9人死亡,26人。8月12至23日,四川省多次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导致汶川、映秀、汉源等地震灾区发生严重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6月,向来凉爽的东北大部地区出现反常高温天气,、平均高温日数均为历史同期最多。23至29日,高温范围广、强度强,呼玛(40.5℃)、漠河(39.3℃)、加格达奇(39.7℃)、伊春(38.2℃),额尔古纳市(39℃)、图里河(37.9℃),松原(38.1℃)等32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温高雨少,、大兴安岭林区发生多起森林火灾。

  7月20至24日,一场区域性大暴雨使辽宁、部分地区陷入一片泽国。过程降水量普遍达200毫米以上,其中辽宁铁岭、开原、新民、台安站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24个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强降水导致辽河干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部分城乡内涝严重。

  10月1至19日,海南平均降水量达1060.1毫米,平均暴雨日数为6.6天,均是常年同期的5倍以上,且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3个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7个站连续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强降水导致部分江河水库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多个县市出现严重内涝,公交通一度中断,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海口、三亚、万宁、琼海等地中小学停课。

  1011号台风“凡亚比”于9月19日在花莲县沿海登陆,20日在福建漳浦县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12级(35米/秒),为近10年来登陆我国时最大风速≥50米/秒的7个强台风之一,是今年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广东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今年以来,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4个热带气旋生成,较常年同期(25.8个)偏少11.8个,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少,仅多于1998年同期(13个)。其中有7个在我国华南沿海登陆,接近常年同期(6.8个)。

  3月19至22日,我国出现了今年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强沙尘从西北、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一南下,蔓延至黄淮南部、江淮、江汉等地,并越洋到了,涉及21个省(市、区),给我国北方地区农业、交通以及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661.4毫米,比常年同期(600.7毫米)偏多10.2%,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3多,仅次于1973年和1998年。全国2000多气象观测站中有97个站点日降水量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60个站暴雨日数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夏季,全国平均气温21.5℃,较常年同期偏高1.1℃,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平均高温日数9.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3.5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2000多个气象观测站中有167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2009/2010年,一场场罕见的寒流暴雪天气使得北半球的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地出现了极端性寒流,约600多人因寒冷死亡。韩国首尔积雪深度刷新了1937年以来的历史记录;墨西哥最低气温打破了124年的纪录。持续强劲的冷空气2月上旬了美国东海岸地区,、巴尔的摩和积雪深度创历史纪录,地区创110年来最高纪录。2月下旬,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暴风雪最大风速接近强台风级别(40.6米/秒),致使多地供电中断,生产生活遇到“严寒”。

  2月上中旬,多场严重雪崩相约“光顾”亚洲中南部。2月8至11日,印度克什米尔地区、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连发严重雪崩,195人罹难。其中,阿富汗的萨朗山口地区雪崩频发,造成172人死亡。17至19日,巴基斯坦西北部山区发生两次雪崩,百余人遇难。

  2月27日深夜,强风暴“辛加”从法国西北部海湾登陆,掀起8米高的巨浪,在登陆法国之前,“辛加”袭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随后以150公里的时速一猛进,比利时、荷兰、等国。袭击时,最大风速高达每小时166公里。“辛加”惊人的力使欧洲部分国家陆空交通严重受阻,沿海地区房屋被淹,62条生命被卷走,为近10年来西欧最严重的一次风暴。

  3月1日,初入雨季的乌干达,经历了连续3天的滂沱大雨,洪水泛滥,数条道、多座桥梁被冲垮。强降雨引发了布杜达行政区宽度约200米的泥石流,湮没了3座村庄,近百间房屋被毁。大范围的泥石流导致百余人遇难,约300人,万余人失所。

  2009年底至2010年春季,愈演愈烈的湄公河流域大范围区域性干旱,造成湄公河干流水量减少,北部水位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越南红河水位创1902年以来新低。干旱导致世界主要稻米生产国泰国和越南水稻产量锐减,老挝、柬埔寨出现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短缺、船只停航等情况。

  4月中上旬,巴西里约热内卢多日连降暴雨,气象及次生灾害频发,造成246人死亡。4月5日傍晚开始,12小时降雨量超过常年4月全月降雨量;24小时累积雨量多达278毫米,打破了1966年的历史最高纪录,致使里约热内卢交通瘫痪。

  4月,印度遭高温热浪袭击,各地最高气温纷纷刷新历史记录。新德里4月17日最高气温达43.7℃,创下52年以来4月气温新高,高温热浪造成至少114人死亡。5月,印度西北部最高气温接近50℃,高温热浪致使印度近1亿人口受到罕见旱情,导致近300人死亡,水资源缺乏成为印度地区的重题。

  5月底6月初,热带风暴“阿加莎”袭击中美洲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3国,引发暴雨洪水和泥石流,共导致179人死亡。5月29日起“阿加莎”危地马拉,降雨量为60多年来最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超过一米,导致10万多人受灾。

  7月,罕见的高温热浪袭击北半球多个国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气温相继打破历史纪录,7月18日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最高气温更是创下自1881年来的新高。欧洲的英国、法国、、意大利、南部、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等国家气温持续在35℃以上,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别有3人死于高温;日本1898年以来最炎热夏天,受高温热浪袭击,数万人因中暑被送医治疗,逾170人死亡。

  夏季,俄罗斯欧洲地区气温异常偏高2℃以上,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连续多日超过40℃,同时由于降水偏少,俄罗斯发生近40年来最大干旱,进而导致境内多处发生森林火灾,造成众多人员死亡,经济损失可能达150亿美元,约占2010年俄罗斯P的1%。

  7至8月,致命的极地强寒流袭击了南美洲,造成至少464人死亡。阿根廷9个省份的气温降到了0℃以下,为10年来最低,部分地区最低气温达到-10℃;7月17至21日寒流袭击秘鲁,引发肺炎等疾病,造成400多人死亡。

  7月底至8月,巴基斯坦经历了5次强降水过程,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降水偏多1~3倍,局部高达4~5倍。在近40天的时间里,5次强降水过程导致巴基斯坦遭受了近81年来最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绵延1000多公里,超过1/4的国土受灾。此次灾害共造成2000多万人受灾,近1800人死亡。

  10月10日至11月26日,泰国全国普降暴雨,洪水泛滥,城市内涝严重,南部城市合艾市积水达3米,全国860多万人口受灾,相当于泰国总人口数的10%以上,死亡255人,初步评估经济损失将超1千亿泰铢。

  “鲇鱼”是近20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出现的最强台风,同时也是今年全球范围内生成的最强台风。10月18日,超强台风“鲇鱼”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7级以上(68米/秒),“鲇鱼”给菲律宾造成1.1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2010年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快速进入拉尼娜状态,进入10月后,拉尼娜发展表现出成熟期特征。与1951年以来的冷事件相比,这次拉尼娜形成快、强度强。拉尼娜事件的出现对全球海洋大气异常产生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造成热带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明显增多。

  *遵守中华人民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络,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