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贺龙与的和平解放:指挥昌都战役 以打促和

※发布时间:2019-2-23 5:10:27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3月22日是贺龙诞生116年纪念日。作为伟大的家、军事家,贺龙为的和平解放倾注了大量精力,体现出非凡的才智。他作为决策者参加并领导了进军和和平解放的具体工作,为祖国的完全解放、为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49年10月13日,中央作出决定,、、贺龙分任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11月23日,提出“解放宜早不宜迟”的战略构想。尽管在红军长征过藏族聚居区时,贺龙曾率军顺利通过藏族聚居区,但对那里的了解非常有限。而这次是要指挥千军万马进,并尽可能地实现中央和平解放的战略部署,要担此重任,前提就是对和藏族有深刻的了解。接到解放大西南和经营的后,贺龙开始主动拜访藏学专家,为进军问计寻策。

  进驻成都后,贺龙经朋友露琳介绍,到华西协和大学拜访了知名藏学专家李安宅、于式玉夫妇。李安宅夫妇向贺龙介绍了的发展历史和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情况,以及佛教的大乘、小乘、显、密各在各地区的地位、影响和分布情况,并向贺龙推荐了地理专家、地方志学者任乃强教授和其他熟悉情况的学者、高僧等。

  第二天下午,贺龙派副参谋长李夫克用车把任乃强接到他的办公地。对颇有研究的任乃强向贺龙介绍了藏军的军制、优势和通常的布局,还就进军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的观点是“为上,攻城次之”。任乃强还将自己即将完成的花费20年心血、由20部分拼接绘制而成的地图交给了贺龙。其中没画完的两部分,由贺龙派人协助完成。这份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完成后,贺龙立即付印,尽快发给进藏部队。在李安宅、于式玉、任乃强的引荐下,贺龙又和一些通晓藏族文化的高僧、学者座谈,进一步了解情况。

  1950年1月23日,贺龙邀王维舟、廖志高等与曾任国民西康省的刘文辉进行了一次长谈,中心议题就是康藏问题。贺龙十分坦诚地说:“你对的情况比我们熟悉,我们是来向你请教的。如何解决问题,请你也出一出主意。”刘文辉提出:“要解决问题必须依靠藏族上层。藏族上层不光经济实力雄厚、地位高,而且大多是教,对藏族群众的影响非常大。只要把藏族上层争取过来,其他问题就都好解决了。”

  贺龙在初步了解康藏地区的特殊区情、把握藏族社会历史的基础上,撰写了《康藏情况报告》。报告指出了经川西进藏通常所走的3条线,并指出不论走哪条线,均需将甘孜作为补给线;分析了藏军情况,并指出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不宜过多,但必须装备精良;指出了康藏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分析了康藏关系和在康藏地区失败的原因,对教政策提出了。

  为了进一步使、西南局、西南军区对及四川藏区各方面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贺龙亲自安排筹组了问题研究室。

  1950年2月28日,问题研究室(3月改称“十八军研究室”)成立,第十八军副王其梅兼任研究室主任,李安宅、于式玉、谢国安、刘立千、祝维汉、傅斯仲等一批研究问题的专家、学者、教授共20余人(后发展到40多人),带着自己的研究和研究资料投入了工作。研究室成立短短两个多月,就写出了《各阶层对我军进军态度之分析》、《对各种政策具体实施的初步意见》、《进军康藏应注意的事项》、《英美帝国主义问题之趋向和我之对策》、《财经问题研究提纲》、《进军守则》、《藏人的风俗和禁忌》、《清廷对用兵的研究》等资料,又编写了进军口号、对藏军的简单喊话材料、一套藏文课本和供进军部队战士学习的教材,还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翻译成藏文。根据贺龙的和安排,问题研究室将藏族的风俗习惯、民间文学、艺术,藏传佛教的教义,的哲学、医学、建筑学,历代汉藏关系及近代帝国主义对的侵略等整理汇编成资料,使进军的指战员在短时间内对各方面都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藏文课本和战士教材等被迅速下发到进藏部队的干部战士手中,进藏部队形成了学习藏语和了解藏族民风民俗的热潮。而在其后的进军过程中,广大官兵也做到了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新中国成立伊始,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地方的实际,制定了和平解放的基本方针。1950年1月2日,在苏联给中央、彭德怀并转、、贺龙的电报中,确定将“进军及经营的任务”交给西南局。接到后,西南局和西南军区立即研究进藏部队的军事部署和动员,同时就和平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0年1月18日,总司令说:“要尽一切努力争取的和平解放,军事手段在势不得已时才能加以使用。”2月5日,中央批复西南局的电报指出:“我军进驻的计划,是坚定不移的,但可采用一切方法与集团进行谈判。”据此,、西南局和进藏部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争取派出代表前来与中央人民进行和平谈判,包括藏语节目敦促噶厦(地方)派谈判代表;由中国驻印度与在印之地方官员联系;由青海省派出藏族上层人士劝和团赴藏;由第十八军先遣部队在四川藏区向藏军、地方官员捎信、捎话;派出白利寺格达(西南军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副)向地方宣传中央关于和平解放的方针、政策,促其与中央和谈等等。

  然而,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少数主义的下,地方一再拖延,迟迟不派谈判代表,并了青海省劝和团,了劝和的爱国格达,同时将地方所拥有的军事力量——代本(地方武装建制,一个代本相当于一个团)加以扩充,每个代本扩大为一个加强团,将原来的14个代本扩充为17个,又从外国梦见手机丢了购进大批军火,加强代本的武器装备,每个代本都配备了美国,还请来英国教官。地方关死了和平谈判的大门,迫于无奈,人民解放军只好决定发动昌都战役。

  1950年1月下旬,、、贺龙决定第五兵团第十八军、云南军区第一二六团、青海骑兵支队、新立骑兵师分别由四川、云南、青海、新疆向进军,并以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为、委员谭冠三为副,组成中国工作委员会。2月4日,、和贺龙等人在重庆会合后,很快即召开了西南局第一次全体会议,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详细讨论、研究进藏的各种问题。贺龙认为,对进藏部队的供应是长期的,供应线不能中断。在他的下,西南军区决定成立进藏支援司令部,任命第十八军副军长昌炳贵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后勤部副主任卢南樵为委员,负责支援进藏工作。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及促和工作的失败,贺龙有了一个基本认识:打下昌都,就解决了进军的关键问题;歼灭藏军主力,也就打掉了主义搞活动的基础。在与经过多日反复研究后,贺龙决定集中一部分兵力于昌都一线。在调动好军队并大体制定作战方案后,贺龙与致电,向汇报了发起昌都战役的具体安排:以第十八军之一部、青海骑兵支队和云南军区第一二六团共6个团的兵力,据守昌都藏军的7个代本。批准了昌都战役计划。经过进一步部署,贺龙与在8月下旬下达了《昌都战役基本命令》:十八军主力应于9月上旬在甘孜、玉隆、邓柯之线日前后占领昌都。针对藏军的部署,贺龙的基本作战方针是:集中兵力,包围藏军,主要歼灭其主力。军事计划是:先对昌都实行战役包围,切断敌军之外援,不使敌军逃脱,然后聚歼敌军。

  10月6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昌都战役。10月21日,贺龙、电示第十八军:“第一,加紧进行俘虏或投诚官兵工作,用高度热情和诚恳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严禁和……第二,对于噶伦及代本等高级军官尤应妥为招待,采用座谈方式予以教育和争取,以便他们回去影响拉萨,立即脱离美英影响,速派代表到昌都或商谈和平解放问题……”

  在贺龙的亲自指导下,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主力,打掉了少数主义的依靠,也打开了进军的大门,使地方上层集团内部发生了震动和混乱,为和平解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50年11月10日,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与、发布了《进军》,公布了关于和平解决问题的一贯主张,同时将以前拟定的与地方谈判的“十条方针”公之于众。

  1951年2月,地方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地方代表团,与中央人民进行谈判。经过23天的商谈,双方于5月21日通过了《中央人民和地方关于和平解决办法的协议》(十七条协议)。5月23日,双方代表在举行了签字仪式,宣告和平解放。

  按照“十七条协议”的,人民解放军将进军。5月25日,签发了《军委关于进军的训令》,部队以战备姿态,分向腹地进军。

  此时,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特别要求部队要注意教和民族问题,要依靠广大,也要团结上层。贺龙的想法和是一致的。经贺龙推荐,中央人民任命张经武为中央人民驻代表。为使张经武等中央代表团以最快的速度到拉萨任职,稳住局势,贺龙要求张经武不能从陆地走,一定要从海上走。按照这个意见,张经武等人从海上绕道亚东,前往拉萨。同时,贺龙命张国华、谭冠三率部队分数向拉萨进军;西北军区也先后派出两支部队,一支经黑河进驻拉萨,另一支部队从新疆南部向阿里前进。不久,贺龙与联合下达命令:第十八军副王其梅率由、、外事等方面人员组成的先遣支队,同阿沛·阿旺晋美等地方代表于7月25日由昌都前往拉萨;第十八军主力分两个梯队随后西进。贺龙认为,解放军大部队及时到达拉萨是打击主义的关键,他于是要求进驻拉萨的解放军先遣支队108人马上出发。

  鉴于主义图谋“十七条协议”的,贺龙同时提出解放军大部队也必须立即出发进驻拉萨。1951年9月9日,解放军先遣支队到达拉萨。10月26日,张国华、谭冠三带领的主力部队到达拉萨。在给贺龙及已经率部进入拉萨的张国华、谭冠三的电报中:必须尽一切努力“十七条协议”,对于的挑衅,采取“不打第一枪”的方针,后发制人,“人不犯我,我不”的自卫原则。贺龙得此电报后,又向张、谭二人提出了一些落实的具体意见。按照的和贺龙的部署,解放军很快就在拉萨站稳了脚跟。

  基于特殊的历史、现实,贺龙驻拉萨部队,既要紧紧依靠当地广大群众,又要积极做好争取上层的工作。地域广大,情况复杂,且中央决定暂时不改编藏军。在此情况下,贺龙考虑到原来进驻拉萨的兵力远远不够,必须向增派部队。他再次电告,谈了自己的想法。很快作出决定,向增派部队。1951年11月27日,从青海出发的西北军区支队进驻拉萨,与第十八军胜利会师,驻藏部队军事力量大大加强。1952年7月,入藏各部队全部进驻预定地区,实现了的和平解放和祖国的完全统一。

  贺龙在初步了解康藏地区的特殊区情、把握藏族社会历史的基础上,撰写了《康藏情况报告》。报告指出了经川西进藏通常所走的3条线,并指出不论走哪条线,均需将甘孜作为补给线;分析了藏军情况,并指出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不宜过多,但必须装备精良;指出了康藏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分析了康藏关系和在康藏地区失败的原因,对教政策提出了。

  为了进一步使、西南局、西南军区对及四川藏区各方面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贺龙亲自安排筹组了问题研究室。

  1950年2月28日,问题研究室(3月改称“十八军研究室”)成立,第十八军副王其梅兼任研究室主任,李安宅、于式玉、谢国安、刘立千、祝维汉、傅斯仲等一批研究问题的专家、学者、教授共20余人(后发展到40多人),带着自己的研究和研究资料投入了工作。研究室成立短短两个多月,就写出了《各阶层对我军进军态度之分析》、《对各种政策具体实施的初步意见》、《进军康藏应注意的事项》、《英美帝国主义问题之趋向和我之对策》、《财经问题研究提纲》、《进军守则》、《藏人的风俗和禁忌》、《清廷对用兵的研究》等资料,又编写了进军口号、对藏军的简单喊话材料、一套藏文课本和供进军部队战士学习的教材,还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翻译成藏文。根据贺龙的和安排,问题研究室将藏族的风俗习惯、民间文学、艺术,藏传佛教的教义,的哲学、医学、建筑学,历代汉藏关系及近代帝国主义对的侵略等整理汇编成资料,使进军的指战员在短时间内对各方面都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藏文课本和战士教材等被迅速下发到进藏部队的干部战士手中,进藏部队形成了学习藏语和了解藏族民风民俗的热潮。而在其后的进军过程中,广大官兵也做到了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新中国成立伊始,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地方的实际,制定了和平解放的基本方针。1950年1月2日,在苏联给中央、彭德怀并转、、贺龙的电报中,确定将“进军及经营的任务”交给西南局。接到后,西南局和西南军区立即研究进藏部队的军事部署和动员,同时就和平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0年1月18日,总司令说:“要尽一切努力争取的和平解放,军事手段在势不得已时才能加以使用。”2月5日,中央批复西南局的电报指出:“我军进驻的计划,是坚定不移的,但可采用一切方法与集团进行谈判。”据此,、西南局和进藏部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争取派出代表前来与中央人民进行和平谈判,包括藏语节目敦促噶厦(地方)派谈判代表;由中国驻印度与在印之地方官员联系;由青海省派出藏族上层人士劝和团赴藏;由第十八军先遣部队在四川藏区向藏军、地方官员捎信、捎话;派出白利寺格达(西南军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副)向地方宣传中央关于和平解放的方针、政策,促其与中央和谈等等。

  然而,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少数主义的下,地方一再拖延,迟迟不派谈判代表,并了青海省劝和团,了劝和的爱国格达,同时将地方所拥有的军事力量——代本(地方武装建制,一个代本相当于一个团)加以扩充,每个代本扩大为一个加强团,将原来的14个代本扩充为17个,又从外国购进大批军火,加强代本的武器装备,每个代本都配备了美国,还请来英国教官。地方关死了和平谈判的大门,迫于无奈,人民解放军只好决定发动昌都战役。

  1950年1月下旬,、、贺龙决定第五兵团第十八军、云南军区第一二六团、青海骑兵支队、新立骑兵师分别由四川、云南、青海、新疆向进军,并以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为、委员谭冠三为副,组成中国工作委员会。2月4日,、和贺龙等人在重庆会合后,很快即召开了西南局第一次全体会议,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详细讨论、研究进藏的各种问题。贺龙认为,对进藏部队的供应是长期的,供应线不能中断。在他的下,西南军区决定成立进藏支援司令部,任命第十八军副军长昌炳贵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后勤部副主任卢南樵为委员,负责支援进藏工作。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及促和工作的失败,贺龙有了一个基本认识:打下昌都,就解决了进军的关键问题;歼灭藏军主力,也就打掉了主义搞活动的基础。在与经过多日反复研究后,贺龙决定集中一部分兵力于昌都一线。在调动好军队并大体制定作战方案后,贺龙与致电,向汇报了发起昌都战役的具体安排:以第十八军之一部、青海骑兵支队和云南军区第一二六团共6个团的兵力,据守昌都藏军的7个代本。批准了昌都战役计划。经过进一步部署,贺龙与在8月下旬下达了《昌都战役基本命令》:十八军主力应于9月上旬在甘孜、玉隆、邓柯之线日前后占领昌都。针对藏军的部署,贺龙的基本作战方针是:集中兵力,包围藏军,主要歼灭其主力。军事计划是:先对昌都实行战役包围,切断敌军之外援,不使敌军逃脱,然后聚歼敌军。

  10月6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昌都战役。10月21日,贺龙、电示第十八军:“第一,加紧进行俘虏或投诚官兵工作,用高度热情和诚恳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严禁和……第二,对于噶伦及代本等高级军官尤应妥为招待,采用座谈方式予以教育和争取,以便他们回去影响拉萨,立即脱离美英影响,速派代表到昌都或商谈和平解放问题……”

  在贺龙的亲自指导下,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主力,打掉了少数主义的依靠,也打开了进军的大门,使地方上层集团内部发生了震动和混乱,为和平解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50年11月10日,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与、发布了《进军》,公布了关于和平解决问题的一贯主张,同时将以前拟定的与地方谈判的“十条方针”公之于众。

  1951年2月,地方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地方代表团,与中央人民进行谈判。经过23天的商谈,双方于5月21日通过了《中央人民和地方关于和平解决办法的协议》(十七条协议)。5月23日,双方代表在举行了签字仪式,宣告和平解放。

  按照“十七条协议”的,人民解放军将进军。5月25日,签发了《军委关于进军的训令》,部队以战备姿态,分向腹地进军。

  此时,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特别要求部队要注意教和民族问题,要依靠广大,也要团结上层。贺龙的想法和是一致的。经贺龙推荐,中央人民任命张经武为中央人民驻代表。为使张经武等中央代表团以最快的速度到拉萨任职,稳住局势,贺龙要求张经武不能从陆地走,一定要从海上走。按照这个意见,张经武等人从海上绕道亚东,前往拉萨。同时,贺龙命张国华、谭冠三率部队分数向拉萨进军;西北军区也先后派出两支部队,一支经黑河进驻拉萨,另一支部队从新疆南部向阿里前进。不久,贺龙与联合下达命令:第十八军副王其梅率由、、外事等方面人员组成的先遣支队,同阿沛·阿旺晋美等地方代表于7月25日由昌都前往拉萨;第十八军主力分两个梯队随后西进。贺龙认为,解放军大部队及时到达拉萨是打击主义的关键,他于是要求进驻拉萨的解放军先遣支队108人马上出发。

  鉴于主义图谋“十七条协议”的,贺龙同时提出解放军大部队也必须立即出发进驻拉萨。1951年9月9日,解放军先遣支队到达拉萨。10月26日,张国华、谭冠三带领的主力部队到达拉萨。在给贺龙及已经率部进入拉萨的张国华、谭冠三的电报中:必须尽一切努力“十七条协议”,对于的挑衅,采取“不打第一枪”的方针,后发制人,“人不犯我,我不”的自卫原则。贺龙得此电报后,又向张、谭二人提出了一些落实的具体意见。按照的和贺龙的部署,解放军很快就在拉萨站稳了脚跟。

  基于特殊的历史、现实,贺龙驻拉萨部队,既要紧紧依靠当地广大群众,又要积极做好争取上层的工作。地域广大,情况复杂,且中央决定暂时不改编藏军。在此情况下,贺龙考虑到原来进驻拉萨的兵力远远不够,必须向增派部队。他再次电告,谈了自己的想法。很快作出决定,向增派部队。1951年11月27日,从青海出发的西北军区支队进驻拉萨,与第十八军胜利会师,驻藏部队军事力量大大加强。1952年7月,入藏各部队全部进驻预定地区,实现了的和平解放和祖国的完全统一。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