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比黄金稀有 快去看新西兰“石头”(组图

※发布时间:2018-5-27 21:18:5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重庆商报讯 对于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的“碰鼻礼”风俗,很多重庆人可能只在中学地理课本上见过。但是,这一幕昨日就在三峡博物馆上演,让不少重庆开眼界。前来行“碰鼻礼”的,是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以及毛利文化专家一行。他们带来的“毛利碧玉—新西兰文化艺术珍品展”昨日首次亮相山城,将在三峡博物馆持续展出4个多月,市民可免费参观。

  对毛利人而言,碧玉是一种珍宝,被视为新西兰国石。昨日上午10点半,一首新西兰毛利祈福曲调响荡在三峡博物馆二楼展厅。上百名观众静静跟随在毛利肖恩·特鲁奇和蒂纳·汉德森身后。这两位毛利一边哼唱着曲调,一边俯下身跟展柜里的碧玉“交流”,似乎在与碧玉说着悄悄话。

  这就是新西兰毛利文化中的“碧玉”祈福仪式。此次亮相山城的“毛利碧玉—新西兰文化艺术珍品展”,在新西兰人看来,也要经过祈福“”毛利碧玉神灵后方可开展。

  祈福仪式结束后,肖恩·特鲁奇等人将一块毛利碧玉赠送给三峡博物馆,并且挨个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行“碰鼻礼”表达友谊。两个人面对面碰鼻子,如此“亲密”的礼仪让在场的重庆开眼界。

  据介绍,此次亮相山城是“毛利碧玉—新西兰文化艺术珍品展”在我国的第四站。在我国和新西兰建交40周年之际,由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联合举办了此展览。展览从昨日开幕,将一直持续到明年3月19日。

  据介绍,新西兰碧玉仅产于新西兰南岛,在地壳深处形成的,比黄金更稀有。在毛利人的纳塔胡部落还有一个关于碧玉起源的美丽传说—一位美丽的女子被龙形水兽掳走,然后在遥远的南岛河里被变成石头。

  此次展出的毛利碧玉总共216件套,据悉均为新西兰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品。记者在现场看到,与我国传统玉器不同,这些毛利碧玉的造型比较独特,并且每种造型都寓意不同。

  其中一种名叫“海蒂基”的人形项饰玉器很吸引眼球,它们看上去就像是歪着头的人。“在过去,人形项饰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毛利男人、女人和出身高贵的孩子才能佩戴。”据毛利、毛利文化专家肖恩·特鲁奇介绍,传说女人们在怀孕和分娩期间佩戴人形项饰,相当于是戴了一个胎儿的护身符;男人们打仗时,佩戴人形项饰能趋吉避凶。

  另外,肖恩·特鲁奇称,碧玉寄托着毛利人对祖先的追思,尤其人形项饰更是作为与祖先联系的物质象征,“戴上他们,每代毛利人都能从中获得祖先的生命力量。”

  在昨日展览上,专门摆放有可触摸的玉石。肖恩·特鲁奇鼓励观众去触摸,“石头有记忆功能的,摸它的时候,可以看到过去和现在,能够沟通心灵。”

  对毛利族人而言,鱼钩象征着渔业、大海和大海之神塔纳格罗。“过去毛利人以打鱼为生,所以佩戴鱼钩型吊坠也意味着‘积累财富’。”肖恩·特鲁奇告诉记者,另外,鱼钩型吊坠也是太平洋毛利人的一个英雄祖先—玛维的象征。

  昨日展览中,一种扁平的玉棒被毛利人称为“碧玉扁棍”。据介绍,玉扁棍最初用于战斗,其扁平、锋利的刃部可刺击敌人的头、颈和躯干,其手柄末端则可以向下给敌人头颅最后一击。除此以外,玉扁棍也是与的象征,往往与首领或重要事件相关。在后来的发展中,玉扁棍还用作其他用途,比如在时用来作手势等。

  本文来源于ipfs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