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2018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写作干货超多不看后悔!

※发布时间:2018-1-31 21:00:5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前不久的高考大纲相信大家都看过了→201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大纲正式发布,速看,今天我们就来对作文这个最重要的语文板块进行进一步解读。

  材料作文已经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趋势。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材料作文题,从材料形式来看,包括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从材料内容来看,包括类材料、现代诗歌类材料、寓言故事类材料、图画类材料、名言类材料等。

  预计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会选取一些既贴近社会生活,又贴近实际,同时又注重文化传承或思辨的材料,让考生进行分析,阐明自己的看法。

  鼓励优秀或进步,落后或退步,无论是对待学生的成绩还是其他,都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优秀或进步就需要鼓励,落后或退步就需要。但是当我们鼓励优秀或进步、落后或退步时往往会忽略两个方面的问题:优秀和落后、进步和退步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落后或退步?

  100分到98分,确实是退步了,虽然只有2分,但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微小的差距也可能使结果有天壤之别,所以退步,的确需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进行前还是要思考这样的问题:2分的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需要不需要用耳光来进行?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办法?

  同样的,从55分到61分,有着6分的进步,鼓励是肯定要有的,但在鼓励时我们是不是还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更有效?鼓励后还需要做些什么?因为从结果看,98分和61分,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

  为何人们对分数的退和进如此呢?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唯分数论”在作怪。“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儿。”流传广泛的这句话恰恰说明我们目前教育急功近利的特质。

  分数很重要,但能力更重要,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会说:难道低分就高能吗?事实上,分数和能力未必成正比,当然更不成反比。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看待分数,更要正确看待进步和落后。

  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面对分数由100到98的变化,都要客观分析,要思考为何会失去这2分,绝对不能主观臆断,不问,奉行“退步就要”的思想。

  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面对分数由55到61的改变,同样也要客观分析提高6分的原因:是题目出得容易,还是学生在这一阶段更加努力了?进步能不能延续?

  所以,面对学生的分数,无论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都不要理所当然地先进行鼓励或者,而要先想一下分数增加、降低的具体原因,客观地看待学生的进步与退步。

  当然,作为学生本人,更要认真分析进步或退步的原因,进步了,要想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能止步不前;退步了,要想到“手把青秧插野田”“退步原来是向前”的意境,整理行装,再次跋涉。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为一幅漫画。答题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漫画反映的问题其实并不新颖,左边的孩子考了高分时,他的父母就喜上眉梢,并给与孩子鼓励表扬——给他一个吻,孩子很高兴;而当他成绩下降时,他的父母便对他进行责罚——给他一个巴掌,孩子很伤心。而右边的这个孩子,在父母的巴掌下,成绩较差,后来有了一点进步,父母变给与孩子积极的鼓励,孩子非常高兴。通过孩子成绩的变化,受到的待遇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主题是关于“家庭教育”与“分数”的思考。

  本题是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漫画是一种性、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或表扬某些人和事。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题中漫画由两幅画面组成。第一幅:画面上左右各有一个学生,手里拿着带有考试分数的试卷。左边学生试卷上标明100分,面带微笑,而且右脸上还有一个吻以示受到了表扬与肯定。而右边学生试卷上的分数是55分,他神情沮丧,脸上挨了耳光,说明他受到了惩罚。第二幅:仍然是由两幅画面组成,可左边学生手里的分数变成了98分,脸上印记随之变成了耳光,学生神情落寞。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右边的学生试卷上的分数变成了61分,脸上的印记换成了亲吻,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左边学生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有了一点儿退步,就受到家长的惩罚;右边学生成绩尽管起点较低,但有了一点儿进步,便受到家长的赏。

  题中漫画意在说明,在家长或老师眼中,学生的优秀与否全看考试的分数,唯分数是论。这种看法实际上常片面的,它不能客观真实地对学生给予准确的评价,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他们的茁壮成长。可以说,这样的作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写起来有切身体会,有话可说,有真情实感,避免了假大空,无病呻吟。学生在写作时可以由结果追溯原因,事件的本质;由图画到生活,把握漫画的寓意。阐明应试教肓过于看重分数给学生造成的种种,分析其弊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写作时还可以联系现实,由此及彼,呼吁我们不要扭曲对孩子的教育,不以分数论英雄,不要把分数的高低当作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让教育回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树立健全的成才观,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古人云:“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我生活的时代是最有利于阅读的时代,传统纸质书籍极其丰富,电子设备呈现的书籍更是“色、香、味”俱全,充分体现了“有图有”的特征,沉浸在墨海书香之中,我能够获得的愉悦、思想的、知识的丰富……

  阅读古典作品,能让我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从群星璀璨、异彩纷呈的诸子百家到流传广泛、家喻户晓的五经;从总括思想、提供借鉴的《吕氏春秋》到君臣对话、相映生辉的《贞观》;从探讨禅趣、传布佛理的《心经》《坛经》到提倡科学、促进发展的《水经注》《天工开物》等,无不显示古人的先进思想和聪明才智。

  阅读中国现当代作品,能让我感受到时代的:从鲁迅解剖民族劣根性的杂文到郭沫若富有“狂飙突进”的诗歌,从巴金表现时代风云的小说“激流三部曲”到李佩甫体现现代农村变革的“平原三部曲”,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的小说《蛙》到刘慈欣获得雨果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等等。阅读它们,我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积淀、时代的脉搏。

  阅读外国作品,能够让我的眼界更加开阔:阅读《荷马史诗》,能够让我感受到英雄的伟大;阅读《哈姆雷特》,能够让我体验到复仇的延宕;阅读《老人与海》,能够让我懂得力量的重要。

  阅读,是青春的一场盛宴,没有哪个人的青春中没有阅读,就如古人所说“人不读书,其犹夜行”。可以想象,无论你的穿着多么华美,如果你不是走在明亮的阳光下,而是走在的夜色中,不正是人们所说的“锦衣夜行”吗?

  我喜欢阅读,无论是利用电子设备还是手捧传统纸质书籍,我享受着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经说过:“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青春的阅读就如饮一杯陈年老酒,美妙无比。阅读,让我的青春飞扬。

  1.“阅读方式多元化”: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拓展,传统阅读方式随着科技进步与文字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以前是纸质书,阅读是“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那么现在运用新阅读,可以是光、声、影,也可以是碎片阅读,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评判,但是一定要跟阅读有关,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观点,进行拓展。

  2.对阅读方式发生变化的思考,探讨其背后的本质,是时代的变化,还是生活心态的转变,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不能脱离自己的体验,单纯谈现象,更需切合题目要求。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义;含哲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比如本题,材料中已经给出了立意的方向“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行文的中心必然是“阅读”,学生可以写自己的阅读方式,也可以写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还可以写阅读过程中自己的思考。

  (3)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作。但是任性只的,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界的依赖。——黑格尔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感性与孰轻孰重的问题,成了人们争相诉说的亮点,每个人对此问题都持有不同的看法。

  诚然,对此问题,我是站在主义者这边的。唯有思想,方能形的伟大。唯有,才能绽放人性之光。

  有人同情蝴蝶破茧而出时挣扎的痛苦,从感性角度出发,怀着一颗,剪开了蛹的层层,于是蝴蝶避免了痛苦的,轻松地来到了绚丽多彩的世界,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美好,然而,蝴蝶虽然未破茧之苦,却也因此失去了振翅高飞的能力。它眼前的世界虽然美好,却永远不可能成为属于它的天地,了痛苦的挣扎,也就舍去了飞翔的美丽。显然,感性主义者的这一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用的眼光去看待它,就显得尤为重要。

  眼下,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一片繁华,我们不见了往日的红墙绿瓦,只有妖艳的灯红酒绿,那日益扩大的演艺圈也渐渐敞开大门,那些感性主义者从情感出发,带着他们最终的梦想一头扎进去,却再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最绚丽的那个梦想,摆脱了思想的他们,何处是归宿?有些同学为此不顾自己的潜质,拼了命地学唱歌、跳舞,虽然听上去样样不落,却将自己训练成一个高智商机器人了。人应该有自知之明,通过的思考,指导自己的行为。只适合画画的人,你就好好学画,而不要梦想成为舞星,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也是一种。因此,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我们要地思考这梦想是否适合自己。只有看待自己,方能成就。

  当今社会,浮躁之风日盛,很多人渴望走捷径,想轻松到达成功的彼岸,却往往误入,南辕北辙,饮恨败北。譬如很多富二代依靠父辈基业,坐吃山空,终日沉溺于之中。最终落得“富不过三代”的结局。而富豪李嘉诚却没有用自己的财富为两个儿子铺出一条康庄大道,他从的角度出发,不让两个儿子接手自己的家族企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创业。终于在他们自己的辛苦磨砺比拼中,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因此,要想自己有所成就,更为重要。

  根据材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与“感性”的意思。“”一般指我们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分析、综合、比较,进行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也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感性”一般被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判断的。

  “”与“感性”哪个重要呢?那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只要观点鲜明即可。譬如可以认为:让我们生活得更好;造就成功;重于感性;地感受生活;让为爱开;人生需感性,但更需要;让人生插上的翅膀;感性之余勿忘;感性诚可贵,价更高;用感性去构建和谐社会;感性让生活更精彩。这些立意均可看作是符合题意的。而让思想与情感并存;让生活充满爱;让思想大放光彩;爱满;幸福源于情感等立意,应该看作是偏离题意的。

  名言类材料作文中所选的材料多是与考生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命题者选择名言警句作为材料的原因是其蕴涵深刻的,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这类作文题多从思辨住不同名言警句的内蕴的共同点。

  通过对高考命题作文的分析可知,如今的命题作文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内容逐渐多样化,或从考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或让考生思考人生,或让考生意识到要为社会承担责任等;二是题目形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主要有下面两种形式:一是“全命题+要求”,“要求”通常是给考生在立意和文体上做出引导,使考生有话可说;二是“提示语+全命题”,既有较大的性和度,又隐含一定的和要求。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②,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绵延八百里的秦川大地,天高地阔、风调雨顺,是历史上著名的粮仓,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延续两千年的华阴老腔,豪放高亢、苍凉悲壮,体现了渭河平原上生民的喜怒哀乐,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秦川大地是养育老腔的一片热土,在三秦大地上,一代代先民们用老腔诉说着他们对命运的、对生活的追求;老腔是秦川大地上的一面旗帜,在渭河平原上,一曲曲老腔用激越的腔调演绎着一代代彪悍犀利的秦人风貌,表现着他们对的化解、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这就是华阴老腔震撼之所在。

  八百里秦川和华阴老腔,就是卡带的A、B两面,就如传说中的焦赞、孟良,谁也离不开谁。如果我们放眼远眺就会发现,整个中华大地是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就像秦川大地离不开传统的老腔一样,没有了华阴老腔,八百里秦川也就失去了一大特色。

  从话剧《白鹿原》中老腔的“横空出世”,到央视春晚歌星谭维维的《华阴老腔一声喊》中老腔的出镜,老腔走进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视线。

  但也应该看到,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腔一样体现着当地人文、历史、传统的福建南音、贵州侗族大歌等还没有完全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还没有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音乐。更可以想见,那些还没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地方歌唱艺术更不为人所知,更需要传承,因为它们代表着当地的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当然,传承中华文明的并不仅仅是音乐这一种载体,还有许许多多在细节中全面、立体体现中华文明的事物,这些事物需要很好的,需要更好的传承,比如中国桑蚕丝织技艺、南京云锦、安徽宣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等等。

  从古老的蛮荒时代到三皇五帝,从夏商周到现代,生活在中国大地的一辈辈人凭借果敢、勇毅的品格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足以震古烁今的文化艺术,特别是那些人们曾经耳熟能详但到了现代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的传统,需要我们一代代人认真传承。

  文明,是一个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文化的复兴是一个民族复兴的终极指向。面对五千年历史文明,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就像陈推介华阴老腔,就像我们的父辈传承传统的地方戏剧……

  题目①要求写议论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这一标题,提示了写作的重点应该是“老腔”令人震撼背后的原因。材料中提到“‘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从中可以看出,写作对象可以是作为曲艺艺术的“老腔”本身,还可以是“老腔”所代表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民族等。“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散文的内容”提示了写作的切入点和展开方向。另外,虽然“老腔”所体现的是民族文化,但不可将民族文化中的其他事物作为议论的重点。这个题目既考查了考生对文学类文本理解的深度,也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相关文化现象的思考与见解。这使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题目②要求写记叙文。要求中的“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提示了写作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提示了写作的方向,这就要求在记叙文的写作中紧扣主题,有细节描写,否则很难得高分。同时,题目要求“展开想象”,可以看出写作的内容可以是虚构的,考生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神奇的”可以与你交流,它或许会和你交流读书的,或许会和你交流书中的内容,或许会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方向。

  这两道作文题,对于的考生而言,难度不小,因为的考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对“老腔”“神奇的”比较陌生,虽然根据前面的阅读题多少对“老腔”有些了解,但对于考生的写作与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尽管命题人的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民族文化传承及中华民族文化精彩纷呈等方面的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但能否实现命题人的意图还是未知数。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