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文化古街多风韵 墨客百态写京腔----刘守家《古街》读后赏

※发布时间:2017-10-8 17:08:32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刘守家Liu Shoujia(1945.12—)笔名刘佳。男,汉族。出生于市,籍贯山西省太原市。中员。结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专业。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抗美援越《战地快报》记者、市文联图书编辑部副主任、文学理事会秘书长、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主编。196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作家协会。著有中篇小说《青春红似火》、短篇小说《人的》、散文《秋江河畔》《友谊关》《故乡》《菊花岛》、小话剧《钢铁前哨》《活捉美国飞行员》、文学《战斗英雄孙景山》《怒吼的红河》《秦百兰》、诗词《军营战歌》《渤海湾的早晨》、评论《来自江河湖海的报告》《韩少华散文的语言艺术》《戏中见细》,编辑《作家谈创作》《小说创作二十讲》《专家改作文》《颐和园的故事》《香山的故事》《故宫的故事》《中国长城的故事》等。

  久居京城,又于文化界浸淫数十载,我的感受是,偌大京城藏龙卧虎,文人墨客遍及各个领域,且无论身份为何,年齿长幼。

  20世纪最后一年,一位年届花甲的作家刘育新,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其中之一的《古街》,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

  《古街》以时代为背景,以琉璃厂为舞台,摹写了一群古玩商人,讲述了一大串鲜为人知的故事。作品演绎的是令人回肠荡气的时代悲剧,从中可以透视出历史的沧桑、文化的醇厚、人性的复杂。

  作者是一位讲述故事的高手。全篇情节复杂、故事跌宕起伏、悬念横生。如一开头描写的平静的冬日,突然冒出一个黑衣人和一个的人头。情形陡然紧张起来,然后黑衣人挟此人头连走三家古玩店,依次钱财。老实的萧敬之被吓得发抖,处理的方式是破财免灾。爱财如命的姚以宾,与所长通电话,吓走了黑衣人。博学多才的陈紫峰,竟然拿起筷子。从人头上剜下一块颈肉放在嘴里大嚼,让惊。黑衣人突然给陈紫峰,至此,情况急骤变化,原来人头是假的,随之黑衣人也仓皇逃走。在故事的编织过程中,作者着意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迥异而特定的人格,再现社会的生活本相。小说浓彩重墨塑造的儒商陈紫峰这个文学形象是独居特色的。他为人正直,有气节。他立志一生老老实实做生意,踏踏实实做学问。他认为,是文化大海,底蕴丰厚,是一部永远都读不完的大书,他向人讲,我居住在,就要对得起。我虽然是个商人,也应该是个学者。他孜孜不倦,刻苦学习,认真研究学问,他通晓金石学,长于篆刻。经营之余,写出了《古玩密鉴》等好多著作。他虽然是同文管的高才生,又通古博今,却拒不为官。特别是当罗振玉来函请他到伪满洲国做官。陈紫峰毅然,那封、义正词严的回信,表达了他的高风亮节。还有萧敬之,这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古玩商人。他靠他的眼力和信誉在琉璃厂经营。致富之后,仍然保持借鉴的生活习惯,别人拿去他的《好大王帖》没给钱,价值连城的大翠山被毁,稀世之宝乾隆扳指被盗,萧敬之不去浇漓,难测,而是说:还是多,就赖我时运不济。最后,他只好离开,返回老家。通过陈紫峰、萧敬之、章伯高等人,《古街》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古风淳朴的年代,让人看出人之真诚,令读者发出思古之幽情。姚以宾是这部作品比较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作者将其精明奸诈的个性和心态进行层层剖露,使之成为整部作品最成功的典型形象,此人是打小鼓出身,在贫穷的中,他终日幻想暴富,他把人生的期望完全寄托在偶然机遇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会终于来了,花了十元钱买了一个大柜。其中竟然有一个官窑青花盘。以此作为资本,在琉璃厂开了一个小店。从此他更加相信“小钱靠挣,大钱靠命”,终日幻想一夜之间暴富,得到意外之财便,享受,得不到便,其手段之高明令人颇感惊惧和。他进假货,卖春宫图,去八大胡同,到山西盗佛造像,抢翠山,拼命与同行较劲儿。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直至一命呜呼,他的才告终止。作者用笔绝妙,完成了对那个丑恶灵魂的无趣鞭挞。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出现的几个次要人物,也都死写得活灵活现、形神毕肖。比如古道热肠的制玉大师廛抒,的书法大家章伯高、的盗墓贼本来······虽然落笔不多,但人物各异的性格跃然纸上。作者为当代文学长廊增添了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同时极大的提升了小说的价值和品位。

  通过讲琉璃厂的故事,《古街》还让人了解到时期社会的剧烈变迁,东西文化的大碰撞,新念的大冲突。让人了解到那个特定时期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生百态。小说带着我们游逛了古都的文化市场琉璃厂,窥视了神秘的交易场所,看到断了皇粮的八旗子弟过着怎样的生活,兵匪一家如何,外国人怎么中国的珍贵文物······这就不可避免到要涉及及其广泛的古玩知识和历史知识。随着故事的发展,古玩不断出现,这就需要介绍文物的历史、鉴赏辨别方法。这就需要作者具备丰厚的文化、精湛的专业知识。为此,作者曾在琉璃厂也开办起“聚宝斋”古玩店,以便熟悉了解其中的。他花费好长时间逐门挨店地了解采写。正因他熟悉那里的生活,体验那里的民俗、风情,才写得精辟入里,生动感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把《古街》视作一部声情并茂的文物鉴赏读物,似乎并不为过。作者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特有的叙事风格和白描创作技巧,描绘出闻名遐迩的厂甸、琉璃厂时期的平民生活和民俗民风,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新奇感受,作品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器物的关系上也恰到好处。小说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浓郁的“京味”,地道的方言,写得古色古香,幽默诙谐。他的古色古香的京味与他人有别,如刘绍棠的京味俏皮欢快。的京味朴实流畅,汪曾祺的京味蕴藉而有余音,史铁生的京味淡雅而悠远······刘育新的京味古色古香,可谓是自家笔墨,自家声腔,别出心裁。不错,刘育新的语言郁京味之中还富有古韵,这也可以视为他的文学语言“标签”。读他的小说,有时感觉仿佛在读明清市井作品,如冯梦龙的“三言两拍”,常常是文白相间,这与他作品的内容及风格也十分契合。当然,小说也有一些不足支之处。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并不特别突出。有些环节衔接得并不尽如人意。叙事语言应该在精炼些。但是,瑕不掩瑜,《古街》确实具备一定的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