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苗族哭嫁习俗

※发布时间:2017-8-19 14:39:1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按乡俗,女儿十五岁后,就有人(多是专职媒婆)上门来提亲。媒人是受了男方的请托,留神附近村寨的姑娘。男方看中了,就托媒人去说亲。亲事一旦定下了来,母亲就要为女“忙嫁”了。母亲白天到田地里的劳动,晚上就为女儿忙嫁妆,有时忙到半夜鸡叫。逢新衣,绣新鞋,春夏秋冬,晴干雨湿,几套几身。还要到集市上去打新棉絮,制新被子,几铺几盖,浆晒换洗。印花铺盖都要绞上边花,里子要绒,面子要粗。到麻园里割麻,放在溪水里沤。麻线要千棒万捶,要六月天太阳晒,才白精,麻线衲鞋底针脚密才经穿。锥子常常把母亲的指尖刺破,鲜红的血汁染在了女儿的鞋祙上了。母亲为儿女们婚事操办了一辈子。如今女儿大了,嫁人了,母亲教女儿哭嫁,女儿怎么不哭?明天就要嫁人,今夜为何不哭?父母有生养恩,一般先哭别父母。

  麻阳苗族有新娘出闺前三天,甚至五天半月在娘家哭嫁的习俗。“花筵酒”、“哭嫁歌”,是麻阳苗乡婚俗仪式中最富有情感的一幕,从歌词到音调,都充分表现了优美的文采风韵。哭嫁时,新娘坐在床上帐子里面哭,姐妹嫂子和女友聚集一房,以同命相怜的心情陪着哭或劝着哭,一般都怀着忧喜交加的心情,留恋故园亲人,冀图新归宿,深感人生转折,顺逆难测,境遇变迁,创业,悲喜交加,故此感慨得,声泪俱下,实际上是新娘姐妹和女友们,倾诉离别情感的“大合唱”。其内容一般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女友,忆成长,诉离情,勉怀父母恩泽,担忧成家后创业及勉励艰苦创业等。

  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3天或前7天开始,也有的前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哭上轿”等。“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对自己乱定终身的痛恨与无奈,等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