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浙江千年古村迎新年:掀起老底子 守望传统民俗

※发布时间:2016-1-2 15:23:2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新华网温州1月1日电(乐静)小城平阳,人杰地灵,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这里不仅孕育了如元“四大家”之首黄公望、数学泰斗苏步青等杰出人才,还孕育了太平钿剪纸、平阳木偶戏、温州蛋画技法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技艺。守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是千百年来平阳人谨记的“家训”。

      1日,新年伊始,平阳县千年古村鸣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鸣山民俗文化节”,有祈福平安的东岳大帝祈福大典、有守望记忆的温州鼓词表演、还有展示时和年丰的农产品展销会及丰富美味的乡村百家宴等等,村民游客同迎新年,可谓是年味十足,热闹非凡。

      千年古村“底子”浓厚

      鸣山村,对于平阳人来说,并不陌生。从县城驱车至此,十分钟足矣。然而一座小小的村落,却已走过千年岁月。

      鸣山村地处平阳县昆阳镇郊外,依山带水,村庄三面绕河,北首依山。明巡按陈付良曾赋诗:横阳五里是鸣山,水到桥头第一湾。重叠山山藏古寺,苍槎远村蔽前间。在平阳人眼中,鸣山古老又庄严,神秘又宽容。

      管朝亮是土生土长的鸣山人,1990年退伍回家后一直在鸣山工作,如今他是鸣山村的村主任,日夜围着鸣山转,绕着村民转。不知不觉20多年过去,在他心里,鸣山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村庄更美了,设施更完善了,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文明日渐提高;但鸣山又从未改变,它一直是的守门人,静静地守候着这方水土,悉心地照拂着这方百姓。

      “鸣山村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管朝亮介绍,鸣山有三多, 古屋多、古榕树多、名人多。

      鸣山村有八大古屋,像蔡云祥、沈翰、陈发明宅等,大部分建于清代和时期,基本上属于八处合院式建筑,融合了浙南、闽南传统民居特色,古韵古香。

      “只要在水边,必栽榕树,我们鸣山村也不例外。”据管朝亮介绍,村里最大的一棵榕树至今也有500多年,另外在马九娘娘宫前还有两棵150多岁的“高龄”榕树。

      说到名人,管朝亮更是滔滔不绝。曾任贵州镇远知县、黎平同知的蔡时豫是鸣山人;南宋永嘉学派大儒陈傅良、元代浙南大诗人陈高、明末布衣诗人何白、清代浙南名宦徐恕,都留下过游访鸣山寺的美丽诗篇;南宋工部侍郎徐谊和明代平阳司千户马俊、云南布政司左参政陈宣,则以鸣山为人生最后归宿。

      守望传统民俗传承民间技艺

      平阳虽是浙南的一座小城,但是历史底蕴深厚。平阳木偶戏、单档布袋戏、太平钿剪纸、温州蛋画技法……截至目前,平阳已拥有省级以上非遗21项、国家级非遗4项,省级传承人33位、国家级传承人2位。

      在鸣山名俗文化节上,古村将这些传统民俗和民间技艺的老底子掀起来,让村民与游客分享。

      据管朝亮介绍,这次民俗文化节内容更超去年,特别丰富。打开节目单可以看到:第一章是民俗盛会•精彩绽放、第二章是历史变迁•光影传承、第三章是传承发展•民俗遗风、第四章是千人百宴•乐享安康等共六章。“不仅有非遗项目还有一些民间技艺。”

      姚已经80多岁了,但她每年都会参加鸣山民俗文化节,她会带上自己的双面三异绣作品,现场边绣边给有兴趣的人介绍。“你看,这个绣品,这面是个女娃娃,穿着红衣服,翻个面就变成了穿着黄衣服的男娃娃。”

      在过去,人们看到的太平钿剪纸很多都是老人完成的,是一双布满皱纹和老茧的手,而民俗文化节上,几个小女孩在大人的下,一点点在传承。

      一双小手将一小片白色棉纸捻成针状,变成一枚枚最古老的“订书针”将一叠红纸装订好,再拿起笔在首张红纸上描摹好设计图案,之后,便用尖锐的剪刀从红纸背面剪入,沿着构图所示的线,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顺序剪纸,一气呵成联成片,最后,逐个取出“纸钉”,展开后,一幅太平钿剪纸就完成了。

      当天最热闹的莫过于百家宴,今年鸣山村的百家宴规模更胜去年,一共组织了260多桌,不仅有周边村庄的村民,还有不少外地游客一同享用。

      “对于鸣山一个千年古村而言,每年举办这样的民俗文化节,我们就是希望为鸣山聚人气,为村民找乐子,更重要的是传承,让这些传统民俗一代代传承下去。”管朝亮如是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