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非洲人文经典译丛”陆续面世

※发布时间:2018-10-28 11:17:5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谈到非洲作家,估计读者最熟悉的是南非的库切、戈迪默,以及成名多年的阿契贝、索因卡和恩古吉,或许还有人了解近年来有多部作品被译介的阿迪契——他们都是最受推重的非洲作家,是我们了解非洲文学的主要窗口。但是如果翻开由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非洲研究院主编的《20世纪非洲名家名著导论》,你会有一种推开陌生世界大门的感觉:津巴布韦女作家齐齐·丹格仁布格——后殖民语境下反对男权的女斗士;南非作家阿索尔·富加德——南非反种族主义的斗士;加纳作家米沙克·阿萨尔——非洲首屈一指的儿童文学作家……这本索引式的导论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人文经典译丛”的开端,学者们希望通过对“非洲经典”系统性的译介,在学术研究和大众普及上,为中国了解非洲做一些努力。

  做这套译丛的想法,最早源自于2002年公布的一份“非洲百佳图书”名单。丛书主编、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教师汪琳介绍说,2000年前后,出生于肯尼亚的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的阿里·马兹瑞教授,推动评选“20世纪非洲最伟大的作品”,这项评选的工程量浩大:津巴布韦国际书展与非洲出版网络、泛非书商联盟以及泛非作家联盟合作,把被提名的1521部作品精500部初选名单。之后,来自非洲13个国家的16位专家组成评委会,最后选出了100部作品。

  “在查阅这份名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已经翻译成中文的作品目前不超过20部。”而且其中大多是被加冕的作家,半数作品出版于九十年代以前,大量在非洲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不为中国读者所知。

  在各方支持下,浙师大外国语学院成立学术组,开始了“非洲人文经典译丛”的翻译工作。“我们避开了国内熟知的阿契贝、索因卡、戈迪默、库切等作家。”外国语学院洪明院长介绍说,“最主要的目的,是介绍中国读者不熟悉的非洲经典,有文学家,也包括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和哲学方面的学者。”

  译介组首先选定了40部作品,涉及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斯瓦希里语等多个语种,外国语学院的许多老师参与其中。“最开始非常。”汪琳说,“从版权签订、找,到后续的出版都比想象得困难。”在版权协商的过程中,译介组遇到一些不可想象的事,比如花了大半年来回敲定了几十次,最后作家变卦了。好在大家齐心协力,翻译工作还是在困难中推进。打头阵的《20世纪非洲名家导论》于2016年出版,按国别逐一介绍了30位非洲书写者,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教育经历和社会活动,介绍主要作品以及学界的评价。

  今年9月,这个项目的第一批翻译《沿着第二大街》《一封如此长的信》《解放了的埃塞尔布亚》将与读者见面,后续还有《南非本土生活》《印达巴,我的孩子们:非洲民间故事》《活着,相爱,夜不能寐》等作品陆续推出。

  “由于这套译丛,很多外国语学院的老师第一次接触到非洲文学,遇到不懂的问题都花了很多时间查阅,或者请教学校里的非洲留学生。”汪琳告诉记者。她以自己翻译的塞内加尔女作家玛利亚玛·芭的《一封如此长的信》为例,“书里写到,‘她说完话,摸了自己三次鼻子’,我拿着这句话问塞内加尔留学生,他告诉我,在当地,这个动作表示说话的人非常笃定。”汪琳说,翻译过程虽然很辛苦,但也是很有趣的学习过程。“很多老师也像是发现了新一般,有的做英语文学的老师之前从来没看过非洲文学,翻译完作家的第一部作品之后,主动找到我,说想继续翻译,哪怕没有稿酬。fengliuyiye”

  汪琳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只有与非洲文化‘走进来’实现同调,才能真正推动的相互理解。我们希望向中国读者介绍那些以往并不熟悉,但为非洲文学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身影,使阅读多一些选择,展现一个多姿多彩的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