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人文之城崛起文化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0-8-26 11:56:4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基因。当艺术融入城市,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以来,上海建成不少全球知名的文化地标。回首过去40年的上海文化地标的发展成就,在敢闯敢试、敢担当敢作为的下,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上海文化品牌也越擦越亮。

  从“八五”至“十二五”期间,上海市级重大文化设施累计投资249.2亿元。1991年,《上海市委关于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若干实施意见》提出,结合上海的特点建设若干个必不可少的文化设施。由此了上海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的新时期,城市天际线悄悄改变,重要节庆活动和大型国际盛会纷至沓来。

  “十二五”期间,立项文化设施总投资91.9亿元,为文化设施运营和综合效能发挥提供了重要的财障。近年来,上海对标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目标,按照“十三五”全市文化发展规划,正在启动新一轮的重大文化设施布局和建设。

  目前,上海共有美术馆77家,其中国有18家、民营59家,均已全部实现免费。近5年新建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等国有美术馆,并涌现出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民办美术馆。每年举办展览数量比五年前翻了一倍,达到每年近500场展览,接待观众人次比五年前翻了三倍,每年超过500万。

  博物馆方面,全市博物馆共有125家,其中免费102家,80%以上实现了免费,全市每20万市民拥有1座博物馆。每年共举办陈列展览数量超过800个,年观众接待量超过2100万人次。

  图书馆方面,全市共有图书馆240家,其中市级图书馆2家,区级图书馆23家,街镇图书馆216家,每10万市民拥有1.2家图书馆,人均藏书3.27册,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所有图书馆均纳入上海图书馆“一”服务体系,每年图书外借服务7000余万册次,流通服务人次达3400万余人次,都比“十二五”初期有大幅增长。

  电影院方面,上海影院及银幕数量已达全国第一。“十二五”以来,上海剧场设施建设的总量稳步增长,新建改建或功能拓展后投入使用的专业剧场有20余个,包括上海文化广场剧场、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嘉定保利大剧院、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大宁剧院、市群艺馆星舞台、人民大舞台、喜马拉雅大观舞台、国际舞蹈中心、虹桥艺术中心等大中型剧场,艺海剧院小剧场、新光影艺苑、兰馨悦立方小剧场、佳都剧场、星梦剧场、1933微剧场等小剧场。

  1994年11月18日,468米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上海新的标志性景观。

  东方明珠电视塔于1991年7月30日举行奠基仪式,靠贷款建起来的“东方明珠”,是浦东第一个银团贷款项目。

  1999年,被认为是东方明珠划时代的年份。那一年,东方明珠还掉了44家银行的欠债,亚洲最高的旋转餐厅、浦江游船等项目相继运营,随后的财富论坛,特别是2001年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上海,东方明珠的外国游人络绎不绝。

  然而,在建造之初,由于“东方明珠”造型新颖,建造难度太大,一度还倾向于其他方案。在建造之中,又遇到了各种难题。但是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让东方明珠于1994年10月1日建成。完美的造型、独特的结构,使东方明珠成为上海市的标志。

  近年来,东方明珠电视塔内部的更新也从未停止。旋转餐厅、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这些项目许多游客已经耳熟能详,东方明珠去年至今还新增了VR过山车、78米“更上海”环动多秀等设施,令这一经典登高景点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注目。而许多初次到访的游客最钟爱的项目,则是在东方明珠259米处的透明悬空走廊上,一边挑战玻璃板的刺激“悬空感”,一边饱览浦江两岸风光、拍照留影。

  “由单一的旅游景点向娱乐文化旅游综合体转变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更期待将东方明珠打造成一个更加时尚更加贴近市民的上海名片。”在东方明珠电视塔总经理黄晋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升级、体验经济的时代,东方明珠塔转变观念、不断创新、迭代产品,跟随上海的成长而成长。”

  1994年,世界著名小提琴家伊萨克·帕尔曼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与以色列爱乐乐团一起来上海演出。帕尔曼演完之后对当时的上海市市长说:“你们上海有世界上最好的观众,也有世界上最差的剧场。”后来,上海大剧院建好了,5年后,帕尔曼再次来上海演出,他说:“我没有想到,上海能建这么好的剧场。”

  在上世纪50年代,陈毅担任市长时期,就希望在上海建造一个标准高、设施全的大型剧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后,上海面向世界,高规格演出日益增多,但大体量、高规格的演出场地依然缺乏。1993年,人民广场作为上海市、文化中心,开始,配套需要建一个设施齐全、形象突出的观演建筑,建设大型剧场被再度提上日程,最终确立建造上海大剧院,并将其建于市大楼西侧。大剧院从建设起就成为新闻热点,建成后更让驰神往,很多当年就关注大剧院的市民一定记得,刚刚建成的上海大剧院,还是要卖门票才能参观的。

  “上海大剧院1998年的开幕演出是中央芭蕾舞团的《天鹅湖》,开幕歌剧是佛罗伦萨歌剧院制作的《阿依达》,从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三大男高音的国内唯一大满贯,到包括歌剧、交响乐、芭蕾舞剧的马林斯基艺术节……每一年的演出季,我们都在创造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事件和记忆。”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表示,上海大剧院不仅承担着演出运营的平台功能,更肩负着艺术教育和艺术普及的责任。上海大剧院始终艺术演出和艺术教育并行的模式,是国内首个组建“艺术教育部”的艺术机构,在国内首创以剧院为平台的艺术教育品牌“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努力实践“让高雅艺术更亲民”的艺术普及工程,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2002年,占地5600亩、总投资12.6亿元人民币、倾全市之力由10余家委办局共同参与、6000多名建设者奋战400个日夜筑起的东方绿舟启航。

  东方绿舟的取名有着深刻的含义:“东方”意为上海在中国的东方,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绿”象征自然、和平、青春、理想、生机勃勃;“舟”喻指知识之舟、理想之舟、希望之舟。“东方绿舟”寓意着青少年通过营地的锻炼,扬起青春理想的风帆,让知识之舟满载希望,乘风破浪,驶向未来。

  东方绿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校外教育模式单一、内容贫乏、吸引力缺乏和场地缺少的困境,使上海200多万中小学生拥有了一个大型户外活动场所。

  为给青少年提供一个逼真且能够身临其境的模拟军事,2002年,东方绿舟以造价1.2亿元按美国97000吨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号的原型建造了一艘仿线层巨厦,分别设置了中国兵器博览馆、模拟射击馆、教育馆,以军械实物和声光电结合的多展示形式,向青少年及游客提供军事和教育。

  东方绿舟拥有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能吃苦、肯奉献的教官队伍。教官们来自口碑硬、作风好的“三军仪仗队”“叶挺部队”“南京上好八连”等优秀部队,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荣誉感,对事业无限忠诚,对学生充满爱心,保持“退伍不褪色,不忘旨,永葆本色”的优良传统。教官身上爱国敬业、诚信刚正、永不言弃的军人作风和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于2018年3月26日正式开馆。这是第一个综合反映上海地方历史的地志性博物馆。遵循“以城市史为脉络,以史为重点”的原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全面梳理目前上海行政区划下6000余平方公里内的近6000年历史脉络,展现城市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选址南京西325号。该建筑原为上海跑马总会大楼,现为上海市文物单位,也是上海市中心区最重要的近代优秀历史建筑之一。它历史变迁,从英国殖民者的娱乐场所到新中国的文化场馆,历经跑马厅、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美术馆,留存了城市发展中重要的文化信息,承载着几代上海人的记忆。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局部带有折衷主义,虽几经,但建筑立面与室内装饰还留有不少精美的痕迹。鉴于建筑的特殊性,上历博对建筑悉心修缮,还原建筑本体,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克服老建筑和新功能的矛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新增东楼和西楼的连接通道,更新和加装电梯,在满足公共服务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对老建筑的影响。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与附近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一起,形成上海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与大电影院、国际饭店、天蟾舞台、上海音乐厅、大世界等,共同增强了人民广场文化风貌区中的老上海元素。

  在延安高架上,往上海西郊方向行进,途经延虹绿地时可以看到,绿树掩映中,4栋崭新的建筑巍然而立,共同伸向一个中心,仿佛一只挥着四片翅膀,翩然起舞的蝴蝶——这就是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所在地。国际舞蹈中心也是上海第一个以舞蹈表演、创作、教育为特色的式大型艺术中心。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光排练厅就有40多个,采用18项针对性技术措施,地板都符合了小学到大学的舞蹈训练要求。还有中心剧场里的“飘带”设计,连起来就像芭蕾舞的裙子,让人一进入剧场就好像进入了芭蕾的世界。涵盖了文化教育和创作演出,打通了舞蹈艺术的生态链,实现了所有舞蹈家的追求和梦想。

  作为上海新的文化地标,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自2016年10月1日对外至今,已成功运营两年。敞开大门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公益惠民、共享的,也成为舞蹈爱好者的乐土。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一流的演出,还可以参与各类舞蹈艺术活动,亲身感受舞蹈艺术魅力。

  对外两年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已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近130场。无论是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的“舞空间”公益与课堂系列、上海芭蕾舞团的“芭蕾大师公开课”系列、舞蹈中心剧场的“舞者计划”系列艺教活动等常态化活动,还是“两团两校”各自开展的公益演出、体验等多元活动,都在不断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回首过去40年的发展成就,我们离不开敢闯敢试、敢担当敢作为的大无畏。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发扬追求卓越、力争一流的;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乐于奉献的;继续发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帮互学、协同创新的团队。

  艺术地标不仅在于光鲜亮丽的外表,更在于丰富多彩的内容。当艺术融入城市,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对于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来说,我们更需要与之匹配的“文化地标”,让上海文化品牌越擦越亮。

  今天,毗邻上海科技馆和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博物馆与上海图书馆的东馆都落址此处。“全复合型阅读空间”与“型博物馆共享空间”强强联手,将在这一地块形成未来上海的第二个文化中心。

  “2020年,上博东馆将竣工,上海博物馆将迎来‘一体两馆’的新格局。”上海博物馆馆长刚说,“我们要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标识度的上海品牌新高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览展示合作交流新高地,向把上海博物馆建设成‘国内标杆’‘国际标识’的世界博物馆迈进。打造上海城市标识、文化地标和上博品牌的国际形象,积极推动上海博物馆打响‘上海文化’品牌5年行动计划,推动‘一带一’国际博物馆工作机制建设,把‘一带一’建设与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更好地结合起来,大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有关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上海文化设施的总量将继续提升,总建筑面积将超过400万平方米,还将新建、改扩建储备类和续建类市级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共29个,规划总投资约154.2亿元。与此同时,将全面梳理历史老建筑、工业遗址等资源,系统研究文化设施全市总体布局,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功能性项目预留发展空间。nichkhun k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