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时评|刘万鸣:艺术为人民——鲁艺的当代传承

※发布时间:2023-3-18 13:55:27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编者按】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解决一系列文艺问题的理论指导与纲领性文件,在文艺创作的人民性、文艺的标准问题等方面作出了清晰的判断,对今天的文艺创作与理论探讨仍然具有深刻的与引领意义。本刊上期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 周年”专题中系统梳理了《讲话》对中国美术和世界文化的重要影响和意义,本期时评继续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和《讲话》。延安《讲话》阐明了文艺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深刻论述了文艺和人民群众、文艺和斗争、文艺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文献。今天我们纪念《讲话》,就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文艺前进方向,学深习总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文艺创作生产,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时代主题,自觉承担起历史。本期时评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鲁艺,被誉为中国文艺的摇篮。它体现了抗战时期的时代风貌,也引领了时代风气。鲁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文艺工作者继承的传统、文艺以及文艺人才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在1938年鲁艺创立之初,就致力于以宣传抗战文艺为己任,突出体现了艺术为人民的思想,同时讲、重。从实践出发,是鲁艺培养的人才的一个大方向。鲁艺人有着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也注重良好的个人。由于鲁艺的代表了艺术为人民的文艺方针,所以鲁艺的文艺创作有着坚定的人民立场。在当时的战争年代,鲁艺人了坚强的意志,也培养了朴素的创作。他们的创作扎根基层、扎根人民,最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鲁艺人领会了同志的讲话,将鲁艺的文艺创作从“小鲁艺”“大鲁艺”,走到人民中去。鲁艺在1938年建校到1945年离开延安,只有短短的八年时间,却云集了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同时也培养出了大批的文艺,创作出大批影响至今具有民族特征的精品力作,开创了一个时代的风尚。

  由于鲁艺的及思想内涵都寄托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其创作素材也根植于人民。鲁艺的艺术家从人民的生活中获取了切身的体验,汲取了大量的素材,获得了创作灵感,使得鲁艺的创作在思想内容及形式上呈现出丰富的面貌。鲁艺的,以艺术的形式记录了人民生活的瞬间,同时也赞美了人民群众、赞美了人民群活的点点滴滴。在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鲁艺人以炙热的爱国情怀,以艺术的呈现方式,对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新中国文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鲁艺一直延续到现在依然有巨大的力值得我们文艺工作者去学习?原因在于鲁艺力量超越了时代,至今仍和我们国家文艺发展的大方向紧密相关。中国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学习鲁艺人的,首先就要讲,要懂得我们的文艺是为谁服务的?鲁艺的艺术家们正是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才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白毛女》《抗战十大版画》等一大批人民群众喜爱的经典艺术作品。透过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我们仍能感受到在那个血与火的时代里,人民的艺术家与人民紧密相连。

  在新时代,我们文艺工作者如何传承鲁艺?我想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艺术观,即艺术、文艺扎根于人民的思想,并具备创新和发展的。继承鲁艺,正确的方向,坚定主义,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同时,我们要深刻理解鲁艺人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更重要的是理解鲁艺人的担当与责任。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鲁艺人不仅有爱国主义,而且有对民族艺术的自信,这是新时代所强调的“文化自信”的文脉。在的战争年代,鲁艺人对民族艺术的理解有着前瞻性,如古元、力群、彦涵等版画家在创作中对民间剪纸、民间版画的学习,鲁艺戏剧系民间秧歌而形成的《兄妹开荒》等一系列秧歌剧,李焕之根据陕北民歌曲调改编的《东方红》等,使文艺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贴合了人民群众的需要,也体现了我们人对文艺思想、方针、政策的自信。这种对民族艺术的自信也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正是把握了正确的人生观,鲁艺的艺术家们才以文艺的形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回望历史,鲁艺的八年,时间的确不长,但却创作了大量中国文艺的经典作品,培养了大批新中国文艺的人才,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鲁艺,是中国文艺的摇篮;鲁艺是中国文艺的灯塔、的航标,值得我们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去坚守、去践行。■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